[下雨] 这两年股票大盘,流行起来这样的一种工作,既不需要很高的学历,也不用什么专业的技能,只需要每天在野外“装疯卖傻”,和路过的游客亲密互动就能月入过万,这个工作就是景区“野人”。
当然这个“野人”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野人,还可以是孙悟空这样的神话人物,有点类似于密室逃脱里面的NPC,最近在河北秦皇岛,一个景区招聘“野人”表演者的职位,就吸引了2000多个年轻人报名,最终只有10个人成功入选,报名者中大部分都是大学生。
为啥现在的大学生这么热衷于这样的工作?景区又为什么纷纷跟风招聘“野人”?
堪比考公的招聘场景
展开剩余90%最近有个新闻火了:在河北秦皇岛,有个景区招大学生做“野人”,一天300块钱,包吃住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诞?但其实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这种非常规的工作,招工信息一发出去, 居然有2000多个大学生抢着报名,最后只选出了10个人,这录取比例都快赶上考公的场景了。
这个工作听起来挺离谱:穿上野人服装,学野人叫,爬树做篝火舞,还得和游客互动,模仿原始人那种生活方式,虽然看着挺搞笑的,但一天300元的工资,包吃包住, 很多大学生觉得很不错,尤其是那些想要减轻学业压力,想找个可以放松的工作的人。
为什么这么多人争抢呢?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太大,每年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,但能对口的工作却有限。即使能找到工作,薪水和工作内容也可能让人失望, 所以像这种不按常规出牌的兼职,反倒成了很多大学生的首选。
年轻人们不仅能赚到钱,还能在野人的外套下面放飞自我,做一些有趣的事情,既解压又放松,还能赚取不少的钱,甚至还可以借这个机会逃脱一下现实中的压力,毕竟整天埋头学习或做“正经工作”确实挺让人疲惫的, 而这个工作,反而能让你暂时逃离那些严肃的责任和枯燥的任务。
所以做个“野人”,好像成了许多大学生释放压力的一个新方式,当然尽管这份兼职看起来挺荒诞的,但也能反映出一些社会现实,当下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市场并不如想象中的宽松,大家急于找到一个能支撑生活的工作,哪怕这个工作看起来很不体面, 如果能赚到钱,大家也愿意去尝试。
越来越流行
其实景区招聘“野人”NPC的操作早已经是大趋势了,有些景区是招聘一些人扮演和自己景区相关的神话人物,也有的招聘一些“野人”或“野兽”,靠着猎奇吸引更多的游客, 比如前段时间,神农架景区就发布过招聘“野人”的消息,薪水竟然高达500元每天。
要求穿野人服饰在景区内“巡游”,不能说话,只能发出“呜呜呜”的声音,还要接受游客的“投喂”, 听起来真的是非常的丢脸,结果竟然也有大把的人愿意去做。
这么丢面子的工作为什么会这么火呢?一方面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传统的工作模式。以前大家都想着找个稳定的工作, 哪怕不高薪,起码能有个固定收入,但现在很多人更看重的是工作的自由和有趣。
尤其是在求职压力大的情况下,选择一些没有“标准答案”的工作,反倒变得更吸引人,“野人”这种工作,其实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技术要求,你只要能跑得动,跳得了舞,能和游客互动就够了。
比如邯郸的孙悟空吃东西的岗位,只需要躺在石头下面吃游客的投喂,时不时的摆出一副滑稽的表情,就这样“躺平”的岗位,薪水竟然能达到6000元每个月, 这种招聘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咨询,大家觉得这份工作有趣又能赚钱,简直是做梦都能想得到的“工作”。
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学了表演,或者是其他专业的学生,大家都有机会参与,甚至一些没有明确职业方向的学生,觉得做这种工作轻松又有趣,干脆就试试,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, 但另一方面,不要被这种“野人”工作的轻松氛围迷了眼。
在这种工作中,也有一些隐形的压力和风险,比如和游客的互动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甚至有些游客可能会让你做一些不太舒适的事, 加上长时间的表演也可能会让你感到身心疲惫,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,这份工作并不如看起来那样轻松,做久了以后对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冲击。
这样的方法真的能带来流量吗?
这些年大量的景区都开始跟风,招聘类似的“野人”NPC,从营销的角度来看,这种招聘手法确实能够为景区带来大量的流量和关注,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旅游行业中, 这种噱头常常能有效吸引游客和媒体的眼球。
不过这样的营销虽然短期内能带来效益,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,比如一旦游客觉得这种营销方式过于浮夸,或者觉得它有些过度娱乐化,反而会对景区的形象造成损害, 而且景区过度依赖“猎奇”营销,也会暴露出其文化内容的匮乏。
当大家都沉迷于各种奇怪搞笑的活动时,真正能够让游客沉浸的文化体验反而被忽视了,其实,旅游景区不仅仅是要用娱乐性来吸引人,更要在背后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,如果过于强调这些营销噱头, 可能会让景区本身的魅力逐渐消失,最终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表面。
最重要的是,这种营销方式的火爆也让我们看到,文化产业已经面临着不小的焦虑,为了吸引流量, 景区和文化产业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创造不一样的风格,而忽略了真正深入人心的文化建设和创新。
短期的爆点固然能够吸引人,但如果没有持续的文化支撑,这种流量可能很快就会失去效力,虽然这些“野人大学生”让景区快速聚焦眼球,但长期依赖这种模式显然并不健康, 真正能吸引游客的,不是那些一时的“奇葩”活动,而是能够触动心灵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。
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说,这种非传统工作能够吸引这么多年轻人,反映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对工作选择的自由化和个性化需求, 他们不再局限于找一份传统意义上的“正经工作”,而是更愿意去尝试那些能够带来新鲜感和不同体验的职位。
而这种工作模式的兴起,可能正是对传统就业市场的一种挑战,大家对于自由、创意和收入的平衡,已经有了新的定义。
如果让你们去景区当野人,你们会愿意吗?欢迎讨论。
信息来源:
信息来源:
发布于:陕西省淘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